English  |  Français

众评峰会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众评峰会

黎文涛:新时期中非合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

来源:大国策智库 发布:2018-09-07 15:10

黎文涛

黎文涛,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副所长。

非洲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仅表现为中国政府高层对非洲的重视。在实践层面,中非合作在很多领域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。

一、在机制合作层面,中非合作论坛树立了国际对非合作的“标杆”

三年一届的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18年,其规模、影响力、运转效率和口碑在类似的国际对非合作机制中可谓是首屈一指。日本早在1993年就举办了第一届“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”,这是日本与非洲之间最重要的合作平台。虽然“日非峰会”早于“中非峰会”,但中非合作论坛在势头上后来居上。2016年,日本效仿中非合作论坛,把日非峰会周期从5年改为3年,也是采用日本和非洲轮流办峰会的模式,2016年首次把峰会放在了非洲大陆(肯尼亚)举办。2006年11月5日,中非合作论坛首次举办首脑峰会。3天之后,韩国利用这一契机即11月8日举办“韩非峰会”。同样,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影响的带动下,中非印度和土耳其在2008年都举办了首届的非洲峰会。

二、在中国外交层面,中非关系也展现了其独特的“示范性”

在合作模式方面,鉴于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,类似的合作模式也借鉴到中国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中,例如2004年成立的中国-阿拉伯合作论坛和2015年成立的中国-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,都借鉴了中非合作论坛的相关经验。此外,在“一带一路”合作中,中非的合作效率与成果也独树一帜。在设施联通领域,中国与周边国家洽谈的铁路合作项目多,但因为种种因素,难以落地,而中国融资、建设和运营的亚吉铁路与蒙内铁路,在短短几年内建成通车。在金融合作领域,中非发展基金作为一支对外股权投资基金在2006年成立,其运营模式分别被复制到了中拉合作基金和丝路基金。而根据皮尤等多个国际权威民调机构,非洲一直是对华好感度最高的大陆。

当前,中非关系收获了丰硕的早期成果和宝贵的合作经验,但中非关系也有很多新课题亟待解决

三、非洲对华合作的高期待将考验中国外交能力

当前,非洲对华合作的诉求不限于一般性的经贸合作与政治互动,已经上升到了经济转型、军事安全和发展理念等战略合作层面,希望中国能给非洲提供更多的“公共产品”,这对中国的政治意愿、战略判断和能力储备都是极大的考验。面对非洲的重大政治事件或热点问题时,中国必须考虑是否介入、如何介入以及介入多深的问题,但相应外交政策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、情报搜集和外交人脉作为支撑。

四、中非经贸合作面临转型压力

由于近些年非洲经济增速放缓,多国财政吃紧,公共支出减少,中企在非可承接的工程项目显著减少,非洲国家也希望中企增加投资建厂,推动其工业化发展,实现外汇创收。因此,中非经贸合作亟待向投资、运营和金融服务等中高端领域转型升级。上述转变均给中企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,中企仍存在“不适应感”。以工程承包为例,中企需要从之前简单的“包工头”或EPC模式(设计-采购-施工),向BOT(建设-经营-转让)和PPP(公私合营)的经营类模式转变,但中企在应对市场风险、属地化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却有待加强。

总之,当前的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中非间在多领域取得的合作成就,不仅成为中国外交的亮点,也起到了样板示范作用。同时,中非双方只要摆正心态并共同应对“成长中的烦扰”,中非合作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和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附件:

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2097